肌筋膜炎指的是肌肉疼痛。
斜方肌是位于颈部和胸腔的背部。斜方肌将肩带骨,颅骨与椎骨连在一起并由上、中下纤维主成:上纤维负责使肩胛骨上提,中部纤维负责肩胛骨的后缩,下部纤维负责肩胛骨的下降。斜方肌肌筋膜炎可理解为颈肩部的肌肉所产生的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感,一般发生于斜方肌的上纤维。可以分成急性或慢性疼痛。

你知道吗?
斜方肌肌筋膜炎其实不是一个疾病,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疼痛一般可维持数天或更长。

常见的病因?
- 久坐不动的工作 (电脑使用者,办公室工作人员)
- 重复性高的工作(搬运员,工厂工作人员,设计师)
- 单一姿势的工作 (司机,机械操作人员)
- 社会因素比如压力高的工作环境,焦虑等
- 以上或多组合因素
斜方肌肌筋膜炎症状:
- 疼痛突然发作
- 劲肩部的肌肉痉挛
- 头部感觉沉重,或伴有枕部的头痛
- 上斜方肌(肩旁)处有按压痛
- 感觉异常比如麻、针刺感、或烧灼感
疼痛自评
Thomson TCM的看法:
疼痛的发生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理解为,“通则不痛,不痛则痛“。意思是疼痛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 和氧气而出现的疼痛。在Thomson TCM我们提供的治疗包括电针、功能锻炼、推拿、拔罐及中医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列入颈部、下背部、膝盖疼痛以及其它痛症为针灸所能缓解的疾病之一。
针灸 “它”怎么发挥治疗的效果?
NHS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局认为针刺治疗是通过刺激皮下及肌肉里的神经使我们的身体分泌能缓解疼痛的内啡肽(endorphins)。学者们认为针刺治疗是通过让身体自然合成的物质来治病。通常一个疗程的针刺治疗所能缓解的疼痛比一次针刺治疗的效果更长久。
THOMSON TCM认为,针刺治疗是中医师调理“气”的其中一门技术,当我们在特定的穴位针刺时我们可以调畅在经络里运行的气,以达到身体的自我愈合。
针灸治疗的一般过程?
- 医师完成了问诊后会告知针刺的部位,需要患者配合暴露的部分。
- 医师会选择特定的穴位及不同的深度经行针刺治疗。针身一般比较细带来的痛楚比较小。部分人群会体验到“酸、麻、胀、痛”,即所谓的“得气”感。
- 针刺后,按疾病的不同医师们可能会进行运针,比如提插或旋转针柄或者配合治疗仪即大家通晓的电针。
- 针刺候针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一般拔针的时候是不会有疼痛感。
- 治疗后,部分人会马上有所缓解,部分人群需要数天的时间才有所改善。若多次治疗后症状未改善,针刺治疗可能不适合您。
运动疗法:
-
过头耸肩运动
直立时双手握着哑铃,上提肩膀时专注收缩上斜方肌。
-
直立上提

直立时双手握着哑铃并置于身体前方,垂直上提哑铃至到胸部,过程中双肘弯曲,肩膀外展。
-
反向飞鸟
俯卧45度,双手握着哑铃并垂直于地面,外展上肢至一直线,过程中肘部保持微弯曲约5度。
-
哑铃侧平举

直立时双手握着哑铃平放于身体的两侧,肘部微弯曲5度,然后肩外展使上肢平举成一直线。
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动量,使更多的氧气达到肌肉利于代谢。